您当前的位置: 教学新闻

我校在第四届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佳绩

  • 发布日期:2025-09-26
  • 浏览次数:21965

  8月8日至11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届大赛以“‘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05所高校的2646支团队报名。经过初赛、复赛层层选拔,来自83所高校的169支团队晋级全国总决赛。哈尔滨理工大学2支队伍成功晋级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是学院在本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图1 我校参赛队伍合影

  8月8日至11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届大赛以“‘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05所高校的2646支团队报名。经过初赛、复赛层层选拔,来自83所高校的169支团队晋级全国总决赛。哈尔滨理工大学2支队伍成功晋级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是学院在本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图2 组委会介绍赛事情况

  在激烈的角逐中,哈尔滨理工大学参赛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技术方案与出色的现场答辩,斩获国家级奖项两项:由我校学生自主研发的作品《DC/DC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勇夺全国赛一等奖(G赛道),为学校在本赛事中首次获得的国赛一等奖;我校学生团队主导攻关的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锂离子电池SOC/SOH联合估计方法研究》荣膺全国赛二等奖(B赛道)。《基于深度学习的锂离子电池SOC/SOH联合估计方法研究》 针对寒地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不准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一种融合CNN-Transformer-MLP混合模型与迁移学习的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在宽温域、多倍率工况下的高精度、毫秒级状态更新,并在嵌入式BMS平台上验证了其工程可行性,显著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电池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续航表现,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与此同时,周凯、王兆天和杨光仪三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这一佳绩充分彰显了哈尔滨理工学子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活力与技术攻坚实力。

图3 参赛队员现场调试环节

  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于2021年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共同发起,是国内电气工程领域面向本科生的最具含金量的国家级学科竞赛之一。本届赛事设置多个赛道,其中“自由选题类赛道”瞄准可再生能源安全供给、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终端用能电气化等前沿方向;“企业赛道”则聚焦 DC/DC 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AI 赋能工业控制优化、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集成等硬核挑战。赛场上,青年学子在电路拓扑革新、高效能量转换、功率密度跃升等关键环节频现高光突破,充分彰显了大赛作为国家级赛事平台在深化产教融合、激活创新潜能、淬炼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甄选未来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上的显著成效。

图4 作品/展台展示与部分合影

  赛事期间,我校团队主动参观其他高校作品展位,深度观摩创新成果,与师生展开高频思想碰撞,并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进行了校企面对面的活动,进行产教融合与电气类人才培养的探讨,收获颇丰。未来,院校两级将以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持续搭建科创成果交流平台,全面激活学生创新动能,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引领能源产业跃升、锻造新质生产力核心人才注入不竭动力。

图5 竞赛官方证书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9月26号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2010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协助